蛎鹬(5)
4091
蛎鹬形态特征 >头体长43-50cm,重53-59g。头、颈、上胸、上背亮黑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基部白色。尾羽余部黑色。胸以下,包括腹部及其两侧和尾下白色。繁殖期成鸟具有鲜红色的眼环。非繁殖期成鸟和幼鸟的喉颈部或具有白色的横带。冬季和幼鸟喉具白色环带。虹膜红色(成体)或棕红色(亚成体)。嘴橙红色(成体)或暗红色(亚成体)。脚粉红色或灰色,足仅具前三趾,后趾退化。
蛎鹬生活习性 >在越冬期间蛎鹬经常发出低沉的“哼唱”,有的还会有精彩的“蝶飞”表演,这实际上是在与同伴联络或在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及领域范围。具有强烈的护巢和恋巢行为。当人接近巢区,亲鸟会在空中不停地旋飞和发出尖利的鸣叫,有时也会装成受伤的样子,一瘸一拐地在地面表演,吸引入侵者的注意力。
蛎鹬饲养方法 >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虾、蟹、沙蚕、小鱼、昆虫和幼虫等为食。常利用像刀一样的嘴在贝类丰富的海滨地带觅食,或在潮涧地带用嘴尖翻转石头探觅食物,觅食贝类时通常将锋利的嘴直接插入贝壳内。
蛎鹬雌雄分辨 >
蛎鹬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在海滨砂砾中筑陷穴状巢,卵橄榄黄带灰色,有褐黑色斑点。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梨形,颜色为灰黄色,乳白色或淡档色,被有黑褐色斑点,重37-54克。日产一枚,雌雄共同孵卵,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22-24天。雏鸟早成性,出壳当日即能行走。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原文链接:https://sbike.cn/n/li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