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周期介绍(一 ) 提示:1、本生猪养殖系列文章主要是从伪团座与梁思禺两位大咖的文章汇总整理结合而来,在此对两位乐于无私分享的大咖表示感谢。...
6580
来源:雪球App,作者: 玉山之泉,(https://xueqiu.com/7229819863/214593587)
提示:
1、本生猪养殖系列文章主要是从伪团座与梁思禺两位大咖的文章汇总整理结合而来,在此对两位乐于无私分享的大咖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将删除。@伪团座,@梁思禺
2、本生猪养殖系列文章共分5章节,分别为(1)生猪养殖基础知识;(2)生猪行业基本知识;(3)生猪养殖产业链简析;(4)生猪周期简析;(5)主要上市生猪养殖企业的分析与综合对比。
3、本系列文章适合入门级别的投资者阅读。
$唐人神(SZ002567)$ $牧原股份(SZ002714)$
第一章 生猪养殖基础知识
1.1基本名词
1.2生猪品种介绍
(1)从国外引种的主要生猪品种有: 大约克夏猪(大白猪)、长白猪(兰德瑞斯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
1)大约克夏猪(大白猪)
大约克夏猪于18世纪在英国育成。其主要优点是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产仔较多,酮体瘦肉率高。体格大,耳直立,鼻直,四肢较长,全身被毛白色,成年体重达到600斤。
2)长白猪(兰德瑞斯猪)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其主要特点是适应性较强,体格粗壮,产仔数较多,生长发育较快,饲料利用率高,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平伸略下耷。和北京黑猪一代杂交日增重达到600g以上。
3)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等地。全身红毛,主要特点是体质健壮,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较好。全身被毛呈金黄色或棕红色,两耳中等大略向前倾,嘴较短。肌肉丰满,四肢健壮、结实。日增重达到650g,在杂交中适合当父本。
4)汉普夏猪
汉普夏猪原产美国肯达基州,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较快,抗逆性较强,饲料利用率较高,但是产仔数较少。头和中,后躯被毛黑色,肩颈结合处有一白代带,成年公猪体重达到410公斤。日增重达到700g。
5)皮特兰猪
皮特兰猪产于比利时的布拉邦特省。主要特点是瘦肉率高,后躯和双肩肌肉丰满。毛色呈灰白色带有不规则的深黑色斑点。日增重达到750g。大部分作为父本。
(2)国内主要生猪品种有
华北型:东北的民猪、西北的八眉猪、黄淮海黑猪。
华南型:两广小花猪、海南猪、巴马香猪。
华中型:湖南大围子猪、宁乡猪、浙江金华猪。
江海型:太湖猪、姜曲海猪。
西南型:乌金猪、内江猪、荣昌猪、滇南小耳猪。
高原型:藏猪。
主要品种有:东北民猪、金华猪、内江猪、陆川猪、宁乡猪、太湖猪、藏香猪、八眉猪。
1)东北民猪——黑龙江绥化兰西县
东北民猪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目前除少数边远地区农村养有少量大型和小型民猪外,群众主要饲养中型民猪。东北民猪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优点,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东北民猪240日龄体重为98-101.2公斤,日增重495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混合精料4.23公斤。体重99.25公斤屠宰,屠宰率75.6%。近年来经过选育和改进日粮结构后饲养的民猪,233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瘦肉率为48.5%。
2)金华猪
金华猪得益于一样美食“金华火腿”而闻名,金华火腿就是选取金华猪肉质制作而成,主要分布在浙江省金花地区,如今已有20多个地区在养殖金华猪,可以说是中国非常出名的猪品种,被纳入国家名贵猪品种系列。
金华猪头部与尾部为黑色,中间部位呈现白色,成熟期早,肉质好,并且具有极高的繁殖率,一头成年母猪能够产下14头左右的仔猪。
3)内江猪
内江猪原产于四川省内江县,属西南型猪种,全身被毛黑色,体形较大,体躯宽而深,前躯尤为发达。头短宽多皱褶,耳大下垂,颈中等长,胸宽而深,背腰宽广,腹大下垂,臀宽而平,四肢坚实。内江猪可分为早熟种饲养12个月体重可达125千克,中熟种饲养12个月体重可达150千克-180千克,晚熟种饲养2年体重可长到250千克。母猪繁殖力较强,每胎产仔10-20头。初生重0.78千克
4)陆川猪
陆川猪最早生活在广西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陆川县,饲养的成本低,平常可以产下11头仔猪,皮薄肉细,口感价值更高,陆川猪的成熟性也极高,一般在养殖8个月左右就可以宰杀,陆川猪肉现在已远销海内外。
5)宁乡猪
宁乡猪隶属于四大名猪品种之一,拥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几乎遍布湖南全省,想必前往长沙旅游、品尝长沙美食的朋友都知道,长沙有一家饭店猪肉食材选用的就是宁乡猪,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宁乡猪的生长能力快,适应性极强,随着养猪业的日益发达,在各个地区均有引进养殖。虽然宁乡猪与外来引进猪品种杂交有明显优势,但繁殖力较低,具有垂腹、凹背等缺点。
6)太湖猪
太湖猪产自太湖流域,可以说是猪品种的产仔数最多的品种,它的优势与其他品种相比,繁殖性极高,初次产仔在12头左右,但母猪一旦生产,经历过三胎以上的太湖母猪每胎均在20头以上,曾创下最高的生产记录,产下42头,可以说是最适合杂交的猪品种。
7)乌金猪
乌金猪源自高原地区,是生活习惯最接近野猪的品种,最早的历史能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适合在高原牧场上养猪,能够适应高原气候和放养方式,是云南火腿的材料。一般仔猪在出生15天后就跟随母猪出门“游历”,口感较为细腻。
8)藏猪
藏猪顾名思义是青藏高原地区猪品种,为少有的高原类猪种,常年生长在未被污染、原始的高寒山区,多为黑色,腿部肉极为发达,因长期放牧的关系,富含脂肪,野味浓厚,可以用来生产加工酱肉、卤肉、烤肉等肉制品。
人们之所以喜食猪肉,一方面是因为味道佳、口感好,另一方面猪肉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够解决不少日常问题,这种喜好也为猪产业奠定了发展道路。
9)八眉猪——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
青海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猪种,具有适应性强、性早熟、抗逆性好、产仔数较多、母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能适应贫瘠多变的饲养管理条件、性状遗传稳定、对近交有抗力等优良特性。
1.3生猪养殖基本环节
养殖基本环节:母猪配种、妊娠(怀孕)、分娩哺乳、仔猪保育和育肥。
从小猪仔出生到可配种母猪需要约240天(8个月),配种成功到下仔约114天,(4个月),从出生成长至标猪出栏约180天(6个月),全程约8+4+6=18个月,约一年半。这也猪周期的上行期约为一年半的根本原因,是由生猪的成长周期决定的。
后备母猪经过4个月可以变成能繁母猪,能繁母猪4个月可以生出乳猪。乳猪经过2个月的育肥可以变成15kg的仔猪,仔猪经过2个月的育肥可以变成60kg的中大猪,中大猪再经过2个月育肥可以变成约110kg的标准出栏。
1.4生猪养殖成本分析
生猪养殖成本主要包括物质和服务、以及人工费用两大部分。其中物质和服务费用包括仔猪、饲料、防疫、折旧、生产服务等费用。以下为具体分析数据:
(1)2021年饲料价格稳步在3.6-3.7元/公斤。玉米,豆粕养猪饲料主要组成部分更是不断攀升。春节后饲料又涨价200元/吨,那么半年后的出栏饲料成本就大约在3.8-3.9/公斤(平均3.85)
(2)行业平均料肉比是多少?我无从得到数据,但根据行业育肥死淘率低于87%,各大规模厂公开数据最优秀的厂料肉比不过2.6,最差的达到3.8。再看牧原育肥死淘率7%,料肉比2.9。可大约推测行业平均料肉比不会小于3.2。
(3)断奶子猪6公斤养到行业平均出栏均重120公斤的猪需要114公斤的肉量增长。因此,114×3.2×3.85=1404元。那么,未来半年养一头猪所需要的饲料成本1404元。1404/120=11.7元,也就是饲料成本为11.7元/公斤。
(4)行业平均养一头猪的人工需要多少钱(剔除管理人员费用)。以农户+公司最具备代表性的温氏约200元/头。那么200/120=1.67元/公斤。
(5)猪仔成本,350元(保守),头均350/120=2.91元/公斤
(6)兽药,疫苗,水电等(不含折旧)100元。头均100/120=0.83元。
(7)那么在剔除折旧+三公(管理+财务+销售费用)费用情况下的成本大约(中小规模厂)11.7+1.67+2.91+0.83=17.11元。
(8)在剔除人工+折旧+三公费用(散养户)11.7+2.91+0.83=15.44元
大型猪企完全成本
(9)折旧:1400元/头均建设成本,折旧平均13年,1400/13=107.7元(标准平铺自繁自养)。(综合体,简易猪舍除外),107.7/120=0.9元/公斤。(实际上这两年由于产能利用率低,部分企业折旧费用会较高)。
(10)三公费用,约200元/头,1.67元/公斤(个别财务费用大的较高,自有资金相对低)
(11)另外,大型猪企具备由于具备拍卖原粮优势,(需要较大保证金),部分猪企也同时兼备饲料经营,在饲料成本相对中小散养户存在较大优势,约10%饲料成本优势(有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饲料成本优势会更大,关键在运输成本。)那么饲料成本约11.7×0.9=10.53
总结:
1)农户+公司模式下
完全成本10.53饲料+1.67人工费+2.91猪仔 +0.83水电兽药等费+1.67三公费=17.61元。(农户+公司模式,折旧+人工=代养费)猪价低时代养费低,猪价高时代养费高。
2)自繁自养下(以牧原为例)
一个标准10万头规模厂匹配约138人,生产饲养月人均工资约6000-7000元(管理人员除外)。那么按6500元,头平均人工107.6元,约0.9/公斤。
那么完全成本10.53饲料+2.91猪仔+0.83水电兽药等费+1.67三公费+0.9折旧+0.9人工费=17.74元
当然,实际上牧原在饲料成本上有较大优势及料肉比转化方面比行业数据要好。
以上是大约数,各家财务费用,饲料成本,料肉比,猪仔成本,疫苗兽药等动力燃料成本各有差异。但可以以散养户仅计算“饲料+猪仔+疫苗兽药”这些刚性费用为基准作为行业现金成本样本去判断目前的损失情况。
散养户保本建立在没算入没折旧没其它费用的前提下(15元以上)。几个月没收入倒可以熬,但亏几个月呢?且不说家庭需要开销,单现金流的亏损散养户的承受能力就远不及规模厂。这是其一。从以上各阶层成本大致可知,猪价停留在15元以下时间越长,资金链越恶化(包括散养户),能繁母猪随着停留时间越长去化速度越快。
小知识:能繁母猪
(1)能繁母猪一般使用3年(6到8胎次)更新淘汰,牧原更新较快,也要用2年更新淘汰。只用1年就更新淘汰,那么折旧成本负担太大。
(2)能繁母猪理论上可以生产2.5胎次每年,实际可能最优做到2.3胎次的生产秩序,如果2胎次以下是不经济的,能繁只吃料不生产,抬高养殖成本。
应用:如公司年初宣称100万能繁,那么对应年初能繁怀孕每月最少20万头(100*2.4/12=20)才是合理生产秩序,对应10个月后出商品猪,也就是11和12月的出栏,按每头能繁平均产仔10头以上,全程成活率10头计算(这个成绩一般)11月和12月商品猪每月出栏应该接近200万头,就算有出入也应该在每月180万头。
(3)一头能繁一年吃1.1吨饲料,每公斤饲料要3.5元,一年一头能繁仅吃料就4000多元,加之人工水电折旧,疫苗利息等等费用支出,一头能繁消耗现金超过6000元。
换算关系:一头能繁平均每天大概需3公斤的饲料。
二元猪是由两个品种或品系杂交而来的品种,在繁殖性能上,多作为母猪饲养,公猪当成育肥猪饲养。三元猪是由三个品种杂交而来的品种,其主要优势在于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三元猪不论公母多用于育肥饲养。一般而言,基于三元母猪在生产性能方面存在劣势的考虑,二元猪才是繁育仔猪的主力军。
对比二者的生产性能,除了单胎产仔头数这个核心指标三元母猪不如二元母猪以外,在遗传基因方面,三元母猪的后代性能不均匀,甚至表现出遗传缺陷,仔猪活力差、成活率低等。而且三元母猪容易出现肢蹄病,从而导致淘汰率高,使用年限短。肢蹄病是集约化现代养猪场淘汰种猪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